fbpx

《咪就係 Law!》世界級球證圓滿世界盃決賽

阿根廷對法國的世界盃決賽已被全球公認為歷史上其中最精彩一役,除了美斯獲得完美結局之外,茶餘飯後話題亦包括主裁判的表現。

筆者對波蘭籍球證馬辛尼亞克 (Szymon Marciniak) 評價甚高,在處理賽事節奏以及何時使用工具得心應手。法國人不滿落敗,「群情洶湧」,二十萬人倡議決賽重賽,只是雞蛋裡挑骨頭。

儘管球例第三條第九節,清楚列名在入球前,若果有後備球員員或職員進入比賽範圍 (Field of Play),比賽必須要暫停以及判處入球無效。但在球例第五條列明裁判的權力範圍以及根據 Game Flow 的前提下,球證同樣有權力決定是否暫停比賽,甚至判罰。馬辛尼亞克亦反駁外界,一錘定音,反問闖入球場的人士是否影響了比賽?

答案:當然沒有!

長話短說,IFAB Laws of the Game 2022-2023 有多項例子提及在未經裁判同意下擅闖球場的後果。如此同時,微不足道 (Trifling Offence) 的情況下,球證有最終決定權。Trifling Offence 這一詞,在近代的 Laws of the Game 版本已經被剔除,但球例精神還在。

例如,經常在歐洲或南美聯賽發生有球迷向球員拋擲物件,或者比賽途中,有另外一個足球進入了球場等。裁判會利用球例上沒有的 Law 18: Common Sense,即是「常識」,讓球賽繼續。

MLS 美職聯賽小孩擅闖球場一幕

2022卡塔爾世界盃決賽週曲終人散,特別之處是,失落症候群應不會爆發,因為世盃在如火如荼的聯賽賽程中間,各地賽事摩拳擦掌準備展開,球迷不愁沒有娛樂。

對球會來說,這些國脚也最好盡快歸隊操練,就像曼聯領隊坦克格向傳媒「表示」阿根廷中堅馬天尼斯慶祝奪得世界盃冠軍同時,要接受曼聯依然是他的僱主,要共同面對年尾聯賽「開快車」。

或者很快,球迷便忘記世界盃了!

Brian Wong

Brian Wong

筆者(左腳)參與足球運動已經超過四十年,年幼為學界及區隊球員,年青時代參加預備組,到年長後成為掛牌教練,球證以及聯賽行政成員。撰寫「咪就係 Law!」專欄的目標是提供一個客觀角度分析足球比賽惹起爭議的情況,歡迎指教。

Leave a Reply

%d bloggers like this: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