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咪就係 Law!》球證工具多,球員口水仲多

平心而論,本屆二零二二卡塔爾世界盃有不少「茶餘飯後」話題是圍繞球證執法水平及視像助理球證的決定,相信,球迷在過程中對比賽對球例有更深的了解吧!

世界盃八強阿根廷對荷蘭,西班牙籍球證馬圖拉賀斯表現「搶鏡」,全場出示十八張黃牌(包括俗稱兩黃變一紅的紅牌),據悉打破世界盃史上單場最多黃牌的紀錄。但根據球例第十二條,阿根廷五號球員 Leandro Paredes 派拉廸斯在88分鐘將足球狂抽向荷蘭後備席,理應獲紅牌。為什麼美斯沒有控訴呢?

在球證的生態系統當中,有一個原則性的基礎,便是 Game Management 球賽處理能力。就好像一間公司在運作上,有白紙黑字的 Policy, Process & Procedures,同時亦有機關把守最終決定權,對與錯,總有酌情處理的機會。

在分秒必爭的足球比賽,球證所擁有的「工具」頗多,例如每一場比賽前,會用數小時以上進行 Pre-Game Instruction / Discussion,球證團隊要徹底了解球員背景習性,探討球員的 Behaviour,列出最壞打算,例如一旦發生 Mass Confrontation 時的應變措施等。

在比賽期間,球證使用球例(Laws of the Game)賦予的權力、與職球員溝通,有必要時使用哨子或透過對講機與助理球證及視像助理球證傾談,這樣的團隊精神是具質素執法的基礎。

美斯手指指,應該不是約球證吃晚餐。
"Ask, Tell, Dismiss" 的酌情處理區 (資料來源: 美國足球球證總會)

另外一種「廿四味軟實力」便是以人為本的 Body Language,英格蘭球證 Michael Oliver 似乎掌握了這個法門,一個輕輕拍球員膊頭,一個微笑,一個眼神等,足以讓 Heated Moments 或火爆的球員降溫,有如魔法,在 “Ask, Tell, Dismiss” 的酌情處理區中如魚得水。

球證馬圖拉賀斯發十八張黃牌當然是值得商榷,他可能試圖讓球員自我管理而沒有出紅牌,結果不成功。但球迷亦要留意現代職業球員對球證不敬的情況是否有變本加厲之趨勢?

難道,錯的,永遠不在球員的一方嗎?難道,有份炮轟馬圖拉賀斯的英格蘭名宿連尼加也忘記了自己說過的意見?

球員與球證均是比賽的等同持份者
Brian Wong

Brian Wong

筆者(左腳)參與足球運動已經超過四十年,年幼為學界及區隊球員,年青時代參加預備組,到年長後成為掛牌教練,球證以及聯賽行政成員。撰寫「咪就係 Law!」專欄的目標是提供一個客觀角度分析足球比賽惹起爭議的情況,歡迎指教。

Leave a Reply

%d bloggers like this: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